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东北大学校园里多了不少这样的交谈……
“小张,上次偷塔偷得好啊,四一分推干得漂亮! ”
“小王,你打野的时候别只顾着逮人呀,咱们野区都要被对面李白清空了!”
“小刘,昨天对面那个黄忠实在是太硬了,炮台一架,我们十分钟都拿不下水晶!”
一夜之间,身边的同学都对历史人物如数家珍,纷纷争论是诸葛强还是莫邪强;CD、ADC之类的术语不绝于耳,令英语专业的同学都禁不住一脸懵。校园里似乎刮起了一股“全民农药”的风潮。
游戏虽轻松愉悦,却容易让人沉迷。面对游戏的无穷诱惑,有的同学不以为然:“沉迷游戏怎么啦?这年头,电竞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专业!”
电竞:“这锅我不背!”
面对同学们这样“理直气壮”的借口,小团儿哭笑不得,也顺便找到了电竞专业的发展史,将“电竞”和“打游戏”之间的界限划个清楚……
靠“打游戏”也能上大学?
从1月15日起,中国传媒大学开办电竞方向专业的消息刷遍了传媒人的朋友圈。后经官方消息证实:中国传媒大学新设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培养游戏策划和电子竞技运营与节目制作人才,2月14日起开始自主招生 。
再来看看教育部的文件
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增补了13个专业,自2017年起执行,“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赫然在列。意味着从今年起电子竞技将获“正名”,与英语、数学一样走入大学课堂!
小团儿好奇的百度了一下电子竞技专业,还发现了这个报道: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发布的《2016中国电竞产业报告》,去年国内电竞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50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7%,游戏直播用户规模突破1亿。”
看来靠打游戏上大学好像是真的,而且还能赚大钱!
but
随着小团儿深入的了解,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事实上电子竞技绝不等于打游戏
首先电子竞技运动是体育项目,同棋艺等非电子游戏比赛类似,职业选手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而网络游戏就是娱乐游戏,大多数人就仅仅是普通玩家或者观众,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职业选手,不仅需要极高的天赋,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学习,也要有接受能力与团队精神。总的来说电子竞技运动是一项体育项目,只不过其器械、比赛环境等等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而已。这是其与网络游戏最本质的区别。
而且作为一种竞技类项目,电子竞技自然具有很强的竞技类精神,国内的很多选手为了世界电子竞技的舞台上能有中国人的身影,把游戏当做一种职业,为国争光。所以,平时的玩游戏与电子竞技要区分,玩是为了消磨时间,而竞技,则是为了赢!
所以说问题来了
并不是每个游戏玩家都能成为电子竞技职业选手参加比赛为国争光的。没有良好的自制力,游戏只能荒废你的青春,电竞也不是我们沉迷游戏的借口。
小团儿对于大家热衷游戏的现象很是好奇(推眼镜),特地采访了一位有些经验的普通学长。
Q
1.喜欢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某学长:
我想没有人会讨厌玩游戏的,所谓讨厌游戏的原因可能是那种内疚感会形成自我批评,然后自我催眠:我讨厌游戏。所以我当然喜欢游戏,直到现在依旧喜欢,可是现在的我心智成熟了不少,可以拒绝接触它了,毕竟我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陪女朋友什么的...
要问我为什么喜欢游戏的话,这个可能是天性使然,我本科时期沉迷过英雄联盟,CF(穿越火线),剑灵,DNF(地下城与勇士)等等还有数不清的单机游戏,而且我在当时,每个游戏玩到的水平都还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特别是剑灵,我是开荒队成员,你们懂的,所以我想我的经历还算有发言权。喜欢游戏中的强于别人的优越感,喜欢忘记现实烦恼的感觉,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开黑时候的感觉等等...
Q
2.你会在什么时间玩游戏?
某学长:
取决于阶段。阶段,通俗的说,应该是我接触这个游戏的时间长度,或者说是对游戏的沉迷程度。
起初也就是大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闲暇下来的我再一次开始拾起戒掉的英雄联盟,但是下定决心每天只玩2~3个小时,这个不算少了,但是我知道自己一旦开始玩了就没这么容易收住,何况这游戏平均一把就得30~40分钟,我还算有自知之明,于是决定每天晚上玩。这个阶段是入门期,对于我来说应该是恢复期,毕竟太久没玩了,所以以人机为主,以匹配为辅。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我称之为熟练期,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手生,所以我是第一把打人机热身,其他的打匹配。那么问题就来了,匹配模式是人与人之间的竞技和较量,最后的胜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因素,也就是我不一定会赢,而且导致我输的原因会很多,会使我自卑,也可能气愤,可能不服气。所以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了失控,所以游戏时间会延长,比如今晚最后一把输了,不服气,想再来一把,一把又一把。所以第二阶段的游戏时间基本是整个晚上,还会加上白天的空余时间,也就是课后,并且完全占用了课后作业的闲暇时间。
接下来的第三阶段我称之为提高期,说不好听点就是沉迷期。我会开始接触排位,会在心情和手感比较好的时候去打排位上分,每天就几把排位缓慢上分。这个时候会选择白天排位,因为白天小学生都上课了,遇到坑队友的几率大大下降,于是需要将白天的课后时间完全用来排位。
第三阶段后就完全失控了,因为那个时候我不再喜欢匹配,觉得匹配太简单或者太没意思,感受不到思维的碰撞和技术的较量。那时候除了第一把匹配热身以外全部是排位,这样又产生了问题,今天输的太多怎么办?掉分了甚至掉段位怎么办?所以需要再来一把,幻想几连胜后可以安心睡觉,但是大部分时候会无限延长。这时候的游戏时间基本为全天候作战,出去必修课以外,选修课看心情去不去。作业、复习什么的我就不想说了,你们懂的。
Q
3.怎么看待玩游戏?
某学长:
这个也分时期的,比如玩游戏前,想着这是个娱乐的好方式,可以娱乐一下调节心情,但是要控制一下时间,只要不沉迷就好。
开始玩游戏的时候我会努力克制自己,直到失去控制力和判断力。那时候我可能会内疚,但是会一次又一次沉迷进去,将自己与内疚感隔绝。
卸掉游戏后,这个时期的脑袋会从那种浑浊的状态逐渐恢复正常,之后看待这个问题就是,最好不要接触游戏,不存在什么所谓的“小试怡情,大玩伤身”,因为小试只是第一阶段罢了。所以,现在的我认为游戏其实就像一个drug,或者cigarette,最好的态度是拒绝接触,远离它。至少不玩游戏不会有坏处。
Q
4.玩游戏时是什么感觉?
某学长:
刚刚开始的时候,一般表现为游戏后1个小时左右的时候,老爽了,那种忘记一切烦恼的感觉,简直像吸毒一样,当然前提是不能刚刚开始就连败2把,这谁也不会开心的,但是这个时候大脑很清晰,清晰的感受到快感。
但是到后面连续输了几把后,就是本来应该关闭游戏,却强迫自己再赢一把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倦怠期了吧,大脑浑浑噩噩,思维不清晰,情绪不稳定,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打扰你的室友,或者怼他,很危险。比如我本人脾气算不错的吧,但那个时候我发过好几次脾气,和室友互怼,所幸我本人从不打架,不然可能铸成大错。总之这个时候的感觉很不好。
Q
5.玩完游戏是什么感觉?
某学长:
玩完游戏后的感受基本都是失落感,当然也是分阶段的,前期每天只玩2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如果战绩还算不错,玩完后心情是愉悦的,感觉很好。之后基本就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了,而是一种失落感,特别是倦怠期过后,感觉这个游戏真难,真没意思,许多人卸载游戏都是在这个时候,起码我室友每次都是这个时候卸载了游戏,但是不久又安装了,他一直这样反反复复,所以当我们的TGP盒子才3级的时候,他突破10级了...除了失落感外还常常有内疚感,一种浪费生命后的深深的内疚感,但是这个内疚感在下一次开始游戏后即可消除,我觉得这个构成了TED演讲中提到过的那个学习机制,好奇—尝试—激励(大脑获得激励)—重复,所以最后可能形成addiction。
Q
6.每天会花多长时间在游戏上?
某学长:
这个就不说了,第一个问题基本覆盖了。总的来说,起初2个小时左右,然后3~5个小时,最后不断增加,我极端的时候,达到12个小时以上,最多的一次连续打了19小时的CF。所以劝诫大家远离游戏,不要自我催眠,想着什么劳逸结合,即使控制住了游戏时间,也控制不住它对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影响,我通过查阅论文发现,一个论文提到暴力游戏会显著提升人的暴力倾向,即使是非暴力的休闲娱乐游戏也会轻微提升暴力倾向,想想都可怕,我很庆幸自己脱坑了,现在我的生活很幸福,很充实,很快乐。
小团儿谢谢学长走心的回答。
看了学长自爆黑历史……
你有没有什么相同的感受或者经历,
可以在评论区与小团儿交流哦~
小团儿有话说:
希望大家能正视自己的状态,我们用游戏来调整学久了疲劳的状态没什么不好啊。
积极地发展自我的意识、感受全新的体验完善自我认知,这都很棒,而且选择在什么时间玩,玩多长时间也可以用来加强自我的调控。
但是如果游戏玩过了头,导致疏远了同学之间的交流,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长时间沉醉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里不顾疲劳地用各种方法攻略,企图取胜过关、升级过瘾,而下了线,就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恶感并逐步失去自信心。
小团儿想想都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状态。
更严重的是:对于成瘾的同学,网络游戏会导致其认知功能下降,基于三方面的原因:其一,网络游戏成瘾者可能发生了类似于病态赌博和物质成瘾者的脑损害。第二,脱离了正常的教育轨道,丧失了学习知识、增长心智能力的机会,自然也会阻碍认知能力的发展;第三,游戏使他们的“心”逐渐远离现实生活,而他们又必须“身”在现实之中,无法平衡现实社会(父母、学校、社会)和虚拟世界(网络游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和自杀,而这些心理异常和精神病性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大脑,导致认知功能的降低。
而且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倦怠、沮丧、情绪低落,更容易出现逃课、迟到、不听课等厌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更低。
刺不刺激?惊不惊讶?
小团儿不想吓唬大家,只是希望大家能认清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的时间分配,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真的很好用。要保证自己除了玩游戏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时间去学习。
小团儿绝不是反对大家玩游戏,只是游戏既然不能成为我们的未来,那就只能是我们放松娱乐的一种方式。
请把更多的关注,分给游戏之外的世界,分给更值得关注的事。
出品|共青团东北大学委员会
文字及封面设计|康琬麟
排版|康琬麟 李林哲
责任编辑|任雨婕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